Production process
生产工艺

松针工艺、红茶工艺,公司继承了褒家冲茶场百年文化和品牌,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安化松针传统制作技艺”,肩负着再创百年茶场辉煌的历史使命 


1.  茶叶科研茶树栽培试验


褒家冲茶场开展茶叶科研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,是茶树裁培试验。在改良茶树品种,进行茶园深耕、施肥、修剪、合刈、采扎、丰产以及植保方面的虫情预测预报等试验项目都取得了较好成绩。陆续在《农业学报》、《茶叶季刊》等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和科研成果20多篇。1963年在云台山建立了良种选育基地进行茶叶品种选育试验工作,1979年选育出茶树新品种—湘安28号,荣获地、县科研成果一等奖。为我县茶叶良种选育开创了新局面。为推广茶叶生产技术,1990年,廖奇伟主编,方永奎、李传真编辑的《安化县茶叶志》编撰完成,为我国县级茶叶专志编写之先。


1976年,高级农艺师蒋冬兴(右)、唐明德(左)与技术员周建琴(中)在进行茶叶品种检测

2.黑茶科学试验


        褒家冲茶场一贯致力于安化黑茶的发展。1962年开始,将黑茶试验列为重点课题来抓。以方永圭为主的技术团队,通过反复黑茶试验,测定了几种主要生物化学变化规律,涉及到黑茶制作中的基础理论实质,并在园艺学报、茶叶科学等杂志上发表了黑茶试验的研究论文,部分试验成果资料被各大专院校编写教材时所引用。


1985年高级农艺师邹传慧(右)与技术员眭月容在对良种茶进行检测

1984年夏,高级农艺师邹传慧(左)李传真(中)与场党委书记游晋才检查良种茶树生长情况

3.研制红碎茶


        褒家冲茶场始终坚持研制茶叶新产品。19584月,在中央第二商业部湖南茶叶工作组的领导下,进行了分级红茶(即红碎茶)初制实验。通过工具改革和工艺探索,试验2253批,在国内最早研制成功,由此我国从1934年起从事分级红茶试验研究,到195825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,终于在安化褒家冲茶场第一次解决了。这为我国茶叶生产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,立下了不朽的功勋,也为发展分级红茶、争取国际市场,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茶场制茶技师黄千麒先后于1964年、1965年在《茶叶通迅》发表了《分级红茶初制技术与揉茶机的棱骨改装》、《分级红茶初精制联合加工技术简介》等论文,对提高红碎茶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
        从传统的工夫红茶改变为生产分级红茶(即红碎茶),这是茶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革命。褒家冲茶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,突破技术难关,于19643月成功改制了精制红碎茶的机械设备14台,并于当年投产,产品交广州茶叶出口公司验收,符合出口标准。同年9月,省农业厅召开现场会议,予以在省、地、县大力推广。截至1982年止,全县有烟溪、平口、马路等地,共建成红碎茶厂21个,年产量达2.6万余担,总产值500万元以上。褒家冲茶场在上世纪七十、八十年代,以生产红碎茶为主。据统计,自1978年到1984年,年平均生产红碎茶2500担,年平均产值65万元,年平均利润7万余元。


红碎茶-色泽乌润

红碎茶-汤色红艳

195112月,褒家冲茶场调查编制的安化县各区茶产分布图

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褒家冲茶场部分产品图片